第371章 拍马屁也不好拍

最近一段时间李厂长,总是有些心神不宁,他感觉到了一股自上而下,马上要展开的清查行动,似乎已经有了苗头。

他对这种直觉很自信,所以还特意多去了老领导那儿转了几回,在谈话中很有技巧的旁敲侧击了一番。

老领导明显比他经验更丰富,估计他一翘尾巴,老领导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,扯闲篇扯的更热闹,关键问题一个字儿也没有。

只是在最后临走的时候,估计是看在李厂长这两年辛辛苦苦为了解决不少问题的份上,还是警告了他一下。“小李呀,作为一个领导干部,要有信心和能力经得起查,无论做什么工作啊,都要把计划做在前头。别到时候工作到手上了,再手忙脚乱那就不行了。哎呀,今年是個好年头,各行各业都恢复了勃勃生机,看样子今年国庆节要热热闹闹呀。”

李厂长从老领导家里出来,浑身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
他心里暗想:“看来10月份要有什么动作呀?不,不一定等到10月份,前面说不定就有可能要开始了。”

他这两年在扎钢厂,从后勤到人事,从主任到副厂长,顺风顺水。别人的三年困难,在他的经历中,简直是可以说这三年机遇。

别人吃不好,穿不好,他倒是啥也没缺,反而收获颇多。

毕竟在那紧要时刻,只要能弄来东西让工人们吃饱肚子,谁还会去想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。

但是偏偏一旦牵扯的量大了,时间紧急了,细节之中往往有大诱惑呀。

也就是利用这两年的收获,他才能够这么宽裕的上下走动,结识了这么多的领导和好朋友。他才能抓住机遇,当上副厂长,一举从中层干部成长为轧钢厂的高层领导。

轧钢厂的杨厂长是技术性领导,工作敏感性比较低,虽然对技术改进和生产线的后期发展有敏锐的前瞻性,但是在管工厂上还欠点火候。

这样也就给了李厂长很大的可操作空间,也让他在轧钢厂找到了用武之地。

反正在他看来,他费心巴力调到轧钢厂来,算是真正走了一步好棋。也是他真正开始人生转折点的关键地方。

可是,现在他面临着自己最大的挑战和危机。顺风顺水时间长了,积攒的问题也就多,前期谨小慎微,后来越来越顺,难免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漏洞。

现在,这么多账目和窟窿该怎么去补?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。

……

今天在家待了两天的易中海,在临离开北京城之前,跟刘海中又见了回面。

易中海回来这两天除了头一天回来跟聋老太太谈的话,让宋武听出来一些有点隐隐约约感兴趣的内容,后来他就几乎没再有其他让宋武觉得有意义的举动。

甚至中间闫卜贵找他喝酒的时候,听了闫卜贵在背后说宋武许多难听话,易中海还对他温言相劝,让闫卜贵多放宽心,多注意团结邻里群众。